全球种子行业整体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将增至527亿美元
北回归客
2024-12-16 08:48:52
0

bf096b63f6246b60cf87558c48780a42530fa2c8

      1、种业发展现状: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业处于农业整个产业链的源头,是建设现代农业的标志性、先导性工程,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基础,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种子产业链可分为“育种—制种—推广”三大环节,其中育种是种子产业的基础和关键,主要是基于种质资源库和性状组合,培育出具有不同产量、抗性、农艺性状和成熟期的新型品种。行业产业链及上下游关系

       种子产业链:从农业种植产业链来看,种子处于产业链的最前端,包含种子的研发、培育和采摘,中游为种子产品,下游为种子的种植环节。从种业内部产业链来看,包括育种-制种-销售三大环节,其中育种是种子产业链的核心,制种为中游环节,是种子从研发到产成品的过程,销售则主要通过经销商和零售商完成。

       玉米产业链:玉米产业链的上游为玉米种子生产、玉米种植;中游为玉米的加工生产,包括养殖饲料与深加工;下游消费端主要包括饲料消费、工业加工与食用消费等。杂交玉米位于玉米产业链上游种子培育。

       育种产业链中育种企业在产业链条的上游,根据合作制种模式,中下游主要分为以下6大类:

主要玉米制种模式分析

1

       (1)全球种业发展现状:全球种业的市场规模由2015年的435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463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3%,预计2025年整体市场规模将增至527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6%。全球商品化种子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70%以上的商品种子市场集中在20个国家,其中美国市场规模位列第一,约占全球三分之一;其次是中国,约占全球份额四分之一;法国、巴西、加拿大、印度、日本、德国等位列其后。国际种业巨头凭借其领先的研发能力、研发投入和专利保护机制所带来的巨大法律成本建立了极高的竞争壁垒,国际前五大种企市场份额合计占比超五成,其中拜耳位居首位。

       (2)中国种业发展现状:我国种企数量众多,其中玉米种企占比近三成。我国种子企业数量近年呈现出阶段性特点,由2010年8,700多家减少到2016年的4,316家。随着农业现代化、现代种业以及《种业振兴行动方案》等政策方案的出台,我国种子企业数量于2020年又回升至7,372家,主要系瓜菜种子企业数量增加所致。根据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发布的《2022年中国农作物种业发展报告》显示,2021年持有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企业7,668家,持证“育繁推一体化”企业121家,种子销售收入超过2亿元的企业仅65家,占比不足1%。同年全国玉米种子企业1920家,前五位销售量占比16.96%。

       我国是种质资源大国,种质资源长期保存量位居世界前列,常规杂交育种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而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目前国际种业研发中主流的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我国处于积极应用阶段。近年来,我国政府持续加大对生物育种的政策支持力度,我国种子有望在生物育种技术的加持下,实现种植密度、种子单价等方面提升,进而为我国种子市场规模带来可观的增量空间。根据中金企信统计数据:2020年我国种业市场规模达过去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2.3%。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73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5.8%,我国市场增速明显高于世界其他主要农产地区,增长潜力较大。得益于较高的商品化率、农产品单价和较广的种植区域,玉米种子市值长期位居我国农作物种子市场价值首位。

       2021年7月,《种业振兴行动方案》颁布,我国转基因商业化正在有序推进,借鉴发达国家经验,转基因种子价格将有所提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作物的种植要求从单纯追求产量转向安全性和品质的提高。由于良种对提高单产、降低农药用量等方面作用显著,下游种植业需求的转变将对种子行业提出更高要求,转基因种子的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从而推动种子行业市值进一步走高。

       2、细分行业现状:玉米种子是目前我国用种面积、市场规模最大的农作物种子,从杂交玉米种子供需情况来看,根据中金企信统计数据,2021 年中国杂交玉米行业制种量达到 9.93 亿公斤,需种量约为 11.5 亿公斤。整体自 2016年后,杂交玉米制种量低于同年的需种量。针对 2023 年的种子供需情况,全国农技中心指出,杂交玉米种子方面,2023 年杂交玉米种子总供应量 16.5 亿公斤、总需求量 11.5 亿公斤,整体供大于求,略有盈余,价格方面,预计全国玉米种子销售均价为 35.4 元/公斤,折合成亩用种成本为每亩63.8 元,比去年同期上升 14.1%。玉米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发展玉米生产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国策。当前,我国玉米种子行业的发展在受到环境,人口,经济,政治,技术,市场竞争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整体行业对玉米产能,质量,创新要求不断增加,价格有望上调。

       政策层面:扩大玉米种植面积为当前政策导向,但耕地面积提升空间有限:2008 年,为了提高农户玉米生产积极性,我国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实施玉米临时收储政策,每年按一定的收购价格向农户收购玉米,并逐年提高玉米的临储收购价。临时收储政策提升了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2008 年至 2015 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不断增加,从 4.65 亿亩增至 6.75 亿亩。因玉米播种面积的持续扩张,我国玉米出现了供过于求的情况。为解决这一现象,2015 年 9 月起,国家首次下调玉米的临储收购价,释放玉米收储改革信号。同年 11 月,原农业部下发《关于“镰刀湾”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提出力争“镰刀湾”地区减产 5,000 万亩以上,以优化种植结构和区域布局。

       2016 年,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优化玉米供需结构的政策,取消了临时收储政策,实施“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模式,玉米供给侧改革正式开始,玉米价格开始回落,播种面积持续下降,于 2020 年降至 6.32 亿亩。2021 年,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 2021 年农业农村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东北和黄淮海地区增加玉米种植面积 1,000 万亩以上,黑龙江省明确扩大种植面积,目标 9,000 万亩以上。随着玉米种植热度回升,玉米种子需求旺盛。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 年全国玉米种植面积回升至 6.50 亿亩。

       2022 年,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在黄淮海、西北、西南地区进行了推广,粮豆轮作在东北展开;2023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并实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扎实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但由于大豆种植收益普遍低于玉米,市场调节机制更利于提升农户种植玉米的积极性。但受制于地形、耕地质量及水热条件、经营方式、育种技术等因素限制及东北、黄淮海等主产区水土资源不匹配,玉米供给增长缓慢不及预期。2021 年 7 月,《种业振兴行动方案》颁布,粮食大宗价格持续高位,农民种粮意愿上升,玉米种子的库存和供需关系有所优化,推动玉米种业景气。

       3、行业发展趋势:

       (1)种业发展体系不断完善,政策监管逐步加强:随着 2000 年《种子法》的实施,我国种业正式进入市场化时代。2021 年 12 月,新《种子法》的修订和实施,标志着我国种业顶层设计基本完成。同时随着《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农作物种子标签和使用说明管理办法》、《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抽查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配套法规的颁布,我国种业正式执行生产、经营许可“两证合一”,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为核心指导思想的法律体系基本形成。对生产经营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种业公司,自主研发的主要农作物品种设立“绿色通道”,下放生产经营许可证审批权,取消种子质量检验机构检验员的资格许可,极大地激发了我国种业市场的市场活力。

       在简政放权的同时,加大监管和执法力度。此前,全国人大组织有关部委开展相关省执法检查,组织各地开展种子企业督查、春秋季市场检查和生产基地检查等行动,重点抽查有违纪记录的生产经营主体和问题品种,建立省际联查联打工作机制,加大对制假售假、无证生产经营等问题的检查力度。随着稽查力度的加大,种子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套牌侵权行为明显减少,同时实质性派生品种(EDV)制度的建立,原始创新将受到进一步鼓励和保护,我国种业市场竞争秩序有望得到改善。

       (2)种子产业一体化程度大幅提高:种子产业内部各相关环节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越来越多的种子公司向集研究、开发、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于一体的大型种子公司发展,以此降低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带来的经营风险,同时种子公司经营品种与业务范围也更加多元化。为增强市场竞争力,大型种子公司在种子经营上都采用以一种或几种农作物种子为主、兼营其他多种作物种子的经营模式。多元化的经营模式既可保证种子公司主营品种在市场上占有较大份额,又可使其次要经营品种拥有一定市场声誉,同时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明确其未来业务开发方向。

       (3)收购与兼并兴起,行业不断整合:技术进步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而收购与兼并则是推动种业企业研发能力提高的重要驱动因素。在主要种企的知识产权保护下,中小种企难以突破大型企业形成的技术封锁。面对育种耗时较长、多轮育种时间不确定、投入产出比偏低等问题,中小型种业企业缺乏资金和技术,难以形成有效的研发实力。因此并购整合以迅速提升规模,增强研发实力将成为未来种业企业的发展趋势。

        自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全球种业进入持续的行业整合期,世界种业格局由此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行业集中度大幅提升。20 世纪 70 年代至 80 年代、20 世纪 80 年代末至 21 世纪初,种业经历了两次并购浪潮。2014 年开始,随着全球经济下滑、粮价持续走低,农业巨头开始积极谋求以兼并的方式来整合资源,种业的全球化整合活动达到了巅峰,包括杜邦与陶氏合并、拜耳收购孟山都、中国化工收购先正达以及隆平高科收购陶氏益农巴西玉米种子业务。

       (4)种企研发能力不断增强:育种研发是种业公司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跨国种业公司凭借其雄厚资本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掌握了绝大多数领先的育种技术,并依靠专利保护所带来的巨大法律成本建立了极高的竞争壁垒。计划经济时代,由于育种活动主要集中在农业科研院所,种子企业整体育种热情不高,参与度较少,也不具备足够的经济实力和科研人才与科研院所展开深入合作,因而中国种业研发成果及新品种的推广一直较少。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自 2000 年《种子法》颁布后,脱离计划经济体制的我国种业及种子公司,逐步走上了自主研发育种,集“育、繁、推”为一体的综合型企业道路。根据 2019-2022年《中国农作物种业发展报告》统计,2018-2021 年,种子企业科研总投入从 40.24 亿元涨至 57.5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达 12.63%,分别占同期营业收入 5.82%、5.88%、7.51%和 6.53%。目前,我国种企愈发重视科研创新,自主科研投入不断加大,已逐步成为种业科研的主导力量。2021 年,种子企业申请和授权植物新品种权数量占总数的 50%以上。种子企业通过国家审定品种数占总数的 75%以上,通过省级审定品种数占总数的 80%以上。

       (5)联合创新育种将成为趋势:我国玉米种植生态区复杂,多山且南北跨度大,每一个生态区都有表现突出的玉米品种,各大种子企业和科研院所也都各自掌握一些独特的玉米种质资源。育种技术的突破,源头在于种质资源。2023 年一号文件提出“构建开放协作、共享应用的种质资源精准鉴定评价机制、扎实推进国家育种联合攻关”,若能够把全国独特的种质资源放到共享共创平台上,实现联合育种创新,有利于我国育种水平进一步提高。

       (6)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推动行业实现智慧育种:放眼全球,育种技术已经迈进了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为基础的种业 4.0 阶段,但目前国内人工智能等技术在育种上的应用还不普及,更加偏向于实验阶段。传统育种主要依靠育种人员的经验选种,育种家把材料种到大田里,人工记录不同时间段的各类信息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并筛选,通常需要 8-10 年的培育周期。而智慧育种是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模拟作物生长气候、土壤以及生长周期等信息,综合各类数据实现基因型与表型精准解析,进行智能育种决策,提升育种成功率,缩短育种周期和时间。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192.38 亿元!2024 ... 9 月 22 日下午,“张掖玉米种子”品牌价值发布暨农业产业招商洽谈会在张掖举行,中国农业大学发布 ...
[视频]张掖有“种”种天下 张掖有种•种天下!
[小视频]张掖农优品 盛筵鲜天... 10月29日,中国(张掖)现代农业品牌暨农食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举行。本次大会以“张掖农优品,盛筵...
“张掖农优品 盛宴鲜天下”——...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甘味”出陇和市委市政府张掖市农产品品牌发展战略,11月22日,张掖市农业农...
张掖市120万亩制种玉米丰收 秋分前后,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张掖,田畴沃野间满目金黄,接天连片的制种玉米地里,机械来回穿梭忙收获...
[小视频]张掖农优品 盛筵鲜天... 10月29日,中国(张掖)现代农业品牌暨农食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举行。本次大会以“张掖农优品,盛筵...
农业农村部召开全国种业企业座谈... 12月19日,农业农村部召开全国种业企业座谈会,部党组书记、部长韩俊主持会议并讲话。会议强调,要深入...
[小视频]张掖农优品 盛筵鲜天... 10月29日,中国(张掖)现代农业品牌暨农食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举行。本次大会以“张掖农优品,盛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