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金秋时节,张掖市甘州区明永镇夹河滩等多个玉米晾晒基地一片金黄,制种企业和农户们抢抓晴好天气,对玉米进行晾晒、加工,晾晒场成了“金色海洋”。
有着“金张掖”之誉的张掖市,是全国最大的杂交玉米制种基地、全国最大的蔬菜花卉外繁制种基地。这一贡献,让新时代的河西走廊增添了一张“农业走廊”的新名片。
立足资源和技术优势,甘州区加力培育全国现代种业发展高地,持续推进制种产业做大做强。目前,全区制种面积常年稳定在70万亩以上,年产种量达3亿公斤,占全国大田玉米用种量的30%。
2024年以来,张掖市锚定创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目标,统筹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有力有效推动了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全市完成粮食播种面积321.7万亩,粮食产量155.18万吨;争取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6.48万亩,规划建设完成90座调蓄水池任务;农作物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7%以上;新建现代设施农业1.89万亩;北斗导航控制系统累计达到1461套,导航控制作业面积达到220万亩;智慧节水农业示范基地等智能化控制、无人驾驶等新技术试验示范面积达到22万亩。
在张掖市德光农业有限公司标准化实验室里,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新品种的组培和研发。“公司有研发和检验机构,从种子种植、收获、晾晒、脱粒、加工到销售等环节,都要进行全程检验和监督,以确保种子的纯度和净度。”该公司负责人说。
德光农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科研、繁育、推广、销售于一体的农业科技型民营企业,选育的景阳336、金辉668等玉米新品种具有抗病、抗虫害、产量高等特性,目前已覆盖全国不同生态玉米栽培区域,能满足生产中青贮、粮饲兼用、籽粒直收等各种需求。
目前,张掖市已建成现代化玉米种子加工中心20个,年加工能力达6亿公斤以上,成为国内最为集中的种子生产加工技术中心。“张掖玉米种子”品牌价值达到192.38亿元,玉米制种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2亿元,构建起了基地规模化、产业体系高端化、育繁推一体化、利益分配合理化的现代种业发展格局。
“这么多年我们都是这样种玉米的,现在种子企业却说收获的种子质量不合格,拒收玉米种子,我们今天就到这来评评理。”采访中,有农户这样说。
全国每两粒玉米种子就有一粒产自张掖。因此,如何守护种子安全成了他们的头等大事。2022年,为减少涉种纠纷,张掖市率先在甘州区西郊法庭设立了甘肃省首家人民法庭诉讼服务站——“种子法庭”。种子法庭在高效妥善化解涉种纠纷之余,还针对涉种矛盾纠纷存在的普遍性、行业性和典型性问题,发送司法建议书,让企业安心投资经营。
“张掖玉米种子”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目前中国唯一的玉米种子区域公用品牌。张掖也成为全国制种面积最大、最具知名度和竞争力的杂交玉米制种基地县(区)。
作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张掖市担负着为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探索经验、塑造样板的重任,全市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37.7万亩,占永久基本农田的72%,面积全省最大,占比居全省第一。围绕玉米制种、绿色蔬菜、肉牛、优质奶业等11条产业链,张掖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开工建设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项目176项,落实到位资金61.56亿元。
以玉米种子小包装加工为突破口,张掖市玉米种子小包装加工率达到50%以上,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2%。全市认证有机农产品基地90.14万亩,市级以上龙头企业累计达到213家,“甘州娃娃菜”取得西北地区首张农产品碳标签、全国首个娃娃菜农产品碳标签,特色农产品市场影响力和品牌知晓度持续提升。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吕霞 郑朝华)
上一篇:王志松:完善张掖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灌溉渠系配套设施建设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