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是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重要举措,必须从培育更多自主优良品种入手,从源头上为多元化食物供给提供坚实支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加快育种创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构建与食物开发相适应的种业创新体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意见》部署,要立足更高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多元食物消费和营养健康需求,深刻领会大食物观的科学内涵、基本原则和核心要义,切实增强践行大食物观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锚定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的战略目标,明确工作思路,突出重点任务,全力抓好措施落实,务求取得实效。
在工作思路上,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对标对表种业振兴行动目标任务,扎实推进种业高质量发展,为农林牧渔产业发展提供更丰富多样的优质种源。要坚持底线思维、保供优先。统筹发展和安全,立足国内抓好主要粮油作物种子和大宗种畜禽生产,强化种业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和有效防控,把当家品种牢牢攥在自己手里,用中国种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发展。立足我国资源禀赋,掌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加快发展壮大经济作物和地方特色畜禽种业,保障粮棉油糖、果菜茶菌、猪牛羊禽、鱼虾蟹贝等各类农产品种源有效供给,满足多元化食物开发需要。坚持创新驱动、提质增效。着力突破品种、技术、育制种装备等瓶颈制约,增强科技创新对种业的支撑能力,用现代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拓展种业发展空间,选育更多优良品种,不断丰富老百姓餐桌。坚持市场导向、调优结构。瞄准市场消费变化,优化调整品种选育方向和种子生产供应结构,实现各类种子供求平衡,更好地满足农业生产用种需要。
在重点任务上,紧盯农业生产和市场消费对优良品种的紧迫需求,围绕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育种创新攻关、供种能力提升、种业市场净化等环节,加快构建与多元化食物开发相适应的种业创新体系。
一是强化种质资源利用,拓展食物来源渠道。加快国家畜禽种质资源库、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库建设,建设好中国的“种子银行”,守卫人类粮食安全底线和生物资源开发根基。在加快种质资源精准鉴定上下功夫,聚合科研、企业等多方力量,筛选挖掘优异种质和基因资源,挖掘植物、动物、微生物种质的供能供蛋白潜力,拓展食物来源新的途径。加强食用菌种质资源挖掘和保护利用,实施玉米种质改良计划,创制一批“可用、好用、想用”的优异新种质。加强地方特色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坚持保用结合、以用促保,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二是强化育种创新攻关,丰富餐桌食物品类。聚焦高产稳产、绿色优质、适宜机收等战略目标和大面积单产提升需求,统筹实施好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农业生物育种重大专项等项目,发挥育种联合攻关机制作用,突破一批核心种源和关键技术。推进种业创新基地建设,加快实施国家南繁硅谷建设规划。建立培育壮大种业科技领军企业机制,加强种业企业主导的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快生物育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集成应用。强化食用菌功能育种和定向育种,支持地方开展特色作物和畜禽育种联合攻关,培育和推广口感好、品质佳、营养丰、多抗广适新品种。
三是强化种业基地建设,保障食物种源供给。调整优化国家级种业基地布局,新增一批国家级制种大县、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畜禽核心育种场和水产原良种场,提升供种保障能力。推动出台国家黑龙江大豆种子基地建设规划。统筹制种大县奖励、现代种业提升工程等项目资金,完善制种大县和龙头企业共建机制,加快提升制种现代化水平。加强食用菌菌种繁育体系建设,改造提升菌种生产设施。完善种源应急保供预案,优化国家和省级救灾备荒种子储备结构。鼓励地方布局建设特色优势制种基地,满足多元化食物生产的用种需求。
四是强化种业市场净化,营造创新发展环境。加强品种源头治理,持续推进“仿种子”清理、品种审定绿色通道和联合体试验整治,完善品种审定登记办法,合理提高品种准入门槛,加快推行品种身份证制度。修订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加强食用菌菌种知识产权保护。联合公检法等继续开展种业打假护权专项整治,对重大案件实行联合挂牌督办,严厉打击假冒侵权等违法犯罪行为。深入开展种业监管执法年活动,紧盯春夏播、秋冬种关键节点,组织开展制种大县、企业、市场和网络售种检查,发布典型案例,形成有力震慑,营造激励创新、保护创新的良好氛围。
(作者: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司长 刘莉华)
上一篇:张掖市种业发展资源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