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位条件优势
区位条件便利。张掖市地处青藏高原与蒙古高原交汇处的河西走廊中段,东经97°20′-102°12′,北纬37°28′-39°57′。东邻武威市、金昌市,西连酒泉市、嘉峪关市,南与青海省毗邻,北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海拔1300-3500米。张掖市地处河西走廊绿洲农业中心位置,东西长212公里,南北宽50-80公里,位于黑河流域中游地区。兰新铁路、G30高速、国道312线、227线横穿全境,沿线大面积建立了种子生产基地,可通过铁路、公路实现种子的快速调运。
战略地位突出。张掖地处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祁连山北麓,是全国最大的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蔬菜、油料、马铃薯、牧草种子良繁基地,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与主要承担南繁的海南岛、承担杂交水稻种子生产的四川攀枝花并列为三大国家级制种基地。
二、自然条件优势
气候条件适宜。张掖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境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日照充足、气候温和,特别适宜玉米种子生产。年平均气温6-8℃,≥O℃的活动积温3388℃,≥10℃的活动积温2980℃,太阳总辐射量148.4千卡/立方厘米,年日照时数2964-3194小时,日照率70%以上。正常年份无霜期均在150天以上,张掖年平均降水量仅118.4mm,而蒸发量高达2337.6mm,空气相对湿度为46%~57%,极有利于种子贮藏。经检测,在正常条件下玉米种子贮藏4年后,发芽率仍保持在90%以上,与新疆和东北等地区相比较,既可降低种子贮藏成本,又能延长种子贮藏寿命,是国内救灾备荒种子贮备的天然场所。全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横穿全境,形成了闻名遐迩的张掖绿洲,境内水资源相对丰沛,拥有冰川面积408.69km2,是张掖市得天独厚的天然水库;绿洲地带与沙漠地带插花分布,形成了天然隔离带,切断了病虫害在玉米制种基地之间的相互传播途径;渠路林配套、带片网结合,农田防护林体系不断完善,综合防护功能日益提升,为现代种业发展提供了安全保障;种子生产基地发生高温、干热风、冻害、连阴雨等极端天气少,自然灾害对种子生产的影响相对较小。张掖具有生产优质玉米种子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所产玉米种子籽粒饱满、光泽度好、发芽率高、含水量低,质量超过国家标准,被业界称为国内玉米种子生产的“黄金地带”。
土壤条件适宜。张掖境内的土壤结构和丰富的有机质含量非常适合发展玉米制种。张掖耕地土壤主要有灌漠土、灰棕漠土、栗钙土、风沙土等19个土类,其中,灌漠土分布最为广泛,面积达101475.6hm2,占域内耕地总面积的40.07%,且大部分面积分布在张掖玉米制种主产区,同时一、二等地主要分布在玉米制种主产区。该区土壤耕层深厚,一般在80-150cm,质地以轻壤和砂壤为主,结构良好,土壤疏松,通透性好,蓄水保肥能力强,耕性良好,适宜各类作物栽培种植。制种玉米主产区耕地土壤由于受人们长期耕作栽培、施肥、灌水和土壤培肥等一系列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主要营养成分明显高于新垦土壤。据近几年张掖各县区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耕地土样化验数据结果表明:张掖制种玉米主产区平均CEC为7.4 m.e/100g,耕层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7.9g/kg,有效磷平均含量为24.0mg/kg,pH值平均为8.1,全氮平均含量为1.00g/kg,速效钾平均含量为180mg/kg,碱解氮平均含量为73.8g/kg,整体耕地土壤养分均高于新疆垦区土壤养分。
三、技术基础优势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张掖就已经开始了玉米杂交制种试验示范,陈伟程教授、戴景瑞院士先后在张掖开展玉米制种试验,发现并充分肯定了张掖是全国玉米制种的最佳基地,引领了我国玉米制种基地从东华北向西部(河西走廊)的大转移。张掖种业历经半个多世纪,培育了一大批懂技术、善管理的高素质农民技术骨干和农民技术员,农民制种积极性、种子质量意识和制种技术水平稳步提升。全市农业系统1200多名职工基本掌握农作物制种的基础知识,2000多名制种企业的技术骨干全部掌握农作物制种的关键技术。特别是种子生产基地农民素质较高,通过多年的种子生产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种子生产经验,形成了一大批种子生产农民技术骨干和农民技术员。随着种子质量管理工作的不断加强,种子生产经营企业和基地农户的种子生产技术水平、质量意识进一步提高。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和精细化制种技术保障,张掖种子全面引领全国种子质量标准,特别是在玉米种子发芽率和纯度指标上更超越了全球质量标准。2011年“张掖玉米种子”在国家工商局成功注册,成为国内唯一的农作物种子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来源:张掖市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