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张掖市委办公张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张掖市农业品牌发展规划 (2024-2030年)的通知
市委办发〔2024〕8号
各县、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市委有关部门,市级国家机关有关部门:
《张掖市农业品牌发展规划(2024-2030年)》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中共张掖市委办公室 张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2月27日
张掖市农业品牌发展规划(2024-2030年)
张掖是农业大市,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也是重要的粮食、蔬菜、瓜果、油料和牛羊肉生产基地。当前,“三农”工作转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新阶段。推动农业品牌创新发展是加快农业强市建设的迫切需要,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扩大消费的必然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高质量推进农业品牌建设,加快培育一批竞争力、影响力、带动力强的农业品牌,不断提升张掖现代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新时代推进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农业农村部《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2022-2025年)》和《张掖市“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张掖市创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规划(2023-2027年)》等文件,编制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发展基础
张掖地处“北纬38度”全球最佳农业产业带,中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穿境而过,农业条件的自然禀赋让这里自清代起就有了“金张掖”的名号。年日照时数3000—3600小时,年均气温6—8℃,无霜期112—145天,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充足的光热资源、干燥的气候条件、完善的基础设施、肥沃的土壤资源、天然的病虫隔离区、洁净的祁连山冰雪融水,是天然的绿色大农场、有机大牧场,农作物干物质积累量大,农产品产量高、品质优,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近年来,张掖市以“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创建为抓手,大力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推动特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农业品牌建设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1.政策支持不断强化。2012年以来,张掖市相继出台《关于深入实施商标品牌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张掖市“甘味”农产品品牌建设方案》《张掖玉米种子质量认证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管理办法(试行)》等相关政策文件。各县区结合品牌建设实际制定了相应政策,如《“甘州味道”品牌建设工作方案》《甘州区加快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实施意见》《甘州区支持农产品品牌创建的政策》《甘州区“甘州味道”食用农产品品牌管理办法(试行)》《临泽县地理标志品牌和区域公用品牌培育实施方案》《民乐县紫皮大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三品一标”建设打造肃南特色“甘味”知名畜产品品牌工作实施方案》等相关政策文件,为加快推动农业品牌建设奠定了政策基础。
2.产业优势不断增强。立足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农业生产基础,打造黑河沿岸优势农业产业带、沿山冷凉特色农业产业带、戈壁荒漠设施农业产业带,现代种业、绿色蔬菜、张掖肉牛、优质奶业、戈壁设施农业“五个百亿级”产业集群蓬勃发展。2023年,全市共落实粮食播种面积321.06万亩、产量153.12万吨;落实农作物制种面积157.5万亩,其中制种玉米123.28万亩,玉米种子用种量占全国45%以上;落实蔬菜面积99.21万亩,建成万亩镇20个、千亩村150个,种植规模5万亩以上蔬菜单品达到5个,种植规模千亩以上生产企业达到52家。争取中央财政现代设施农业建设奖补及贷款贴息项目资金2650万元,全市动工或建成戈壁设施农业2.03万亩;马铃薯和中药材种植面积分别为35.04万亩、29.06万亩;牛饲养量108.06万头、出栏34.16万头,羊饲养量810.73万只、出栏404.75万只,牛奶、禽蛋等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形成了以玉米种子为战略先导,以蔬菜、肉牛、乳制品产业为支柱,以食用菌、葡萄、临泽小枣、高台辣椒干、山丹羊肉、民乐马铃薯、肃南牦牛、肃南甘肃高山细毛羊等产业协同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3.质量提升成效明显。聚焦品种培优、品质升级、品牌打造、全产业链标准化生产等关键环节,加强“三品一标”认证管理,加大农业投入品监管力度,完善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持续提升。全市有效期内“三品一标”产品累计228个,农产品种植面积144.59万亩,养殖数量186.89万头(只/羽),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数量和种植规模位居全省前列。2023年,“三品一标”农产品销售额约74.5亿元,纳入“甘味”目录的各类企业农产品销售额约36.04亿元。
4.产销渠道全面拓展。张掖市与深圳海吉星、上海江桥、广州江南等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合作,设立蔬菜直销窗口56个,并在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广西凭祥口岸建立直销档口2个。全市已有50多家企业对西欧、中亚、东南亚等国家开展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加强与淘宝、京东、抖音、邮乐网、快手等平台合作,组织开展营销推广、直播带货等活动,不断扩大张掖特色农产品线上销售。全市建成县级电子商务运营服务中心6个、乡级电商服务站46个、村级电商服务点239个,本土电商平台企业5户,大型电商平台企业分支机构6户,以电子商务为主营业务的企业30户,品牌推广具有较好的渠道基础。
5.品牌建设持续向好。聚焦区域特色主导产业,积极培育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品牌。品牌营销推广不断强化,2019年,“张掖玉米种子”品牌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成为国家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张掖肉牛肉、张掖海鲜菇、临泽小枣、民乐紫皮大蒜等品牌农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截至2023年,张掖市围绕区域特色农产品创建“甘味”区域公用品牌7个,企业商标品牌67个,“甘味”品牌入围数量全省排名第三。张掖肉牛被甘肃省农业农村厅表彰为2023年十大“甘味”区域公用品牌。张掖葡萄、高台辣椒干、高台黑番茄、高台河西猪、高台胭脂鸡、肃南甘肃高山细毛羊、肃南马鹿鹿茸、肃南牦牛8个农产品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充分利用各类展示展销等平台窗口,加大品牌宣传推介,农业品牌认知度有了一定提升。
(二)面临挑战
总体来看,张掖市农业品牌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但仍处于起步阶段,品牌建设规律认识不足、品牌培育与产业基础错位、品牌效益不明显等问题依然突出,并面临着产业发展的新挑战。
1.品牌建设能力还有不足。受传统经营模式影响,部分经营者对农业品牌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生产、轻销售等问题较为突出,没有意识到品牌对于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价值的巨大作用,缺乏创建品牌、培育品牌、发展品牌的内在要求和新思维、新方法、新手段。有的主体虽然认识到品牌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但因规模较小,经济实力相对较弱,没有独立打造品牌的能力;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发展相对薄弱,没有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张掖市农业品牌整体发展。
2.品牌发展基础不够坚实。农业生产规模化、组织化程度较低,标准化基地面积较小,难以生产出有统一标准和良好品质保障的品牌产品。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产业链条短,缺少精深加工,多数农产品仍以初级种植、养殖和捕捞产品销售为主,产品转化增值能力较弱。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不足,特别是在优良品种选育、农业新技术推广、先进设备引进使用等方面还相对滞后。另外,重品牌、懂技术、会营销的专业人才相对缺乏,对新媒体营销、网红带货等新兴农产品销售形式利用不足。
3.农业品牌市场竞争力较弱。全市农业品牌建设总体基础仍然较弱,品牌弱、小、散问题比较突出,缺少在国内叫得响、传得开的优势品牌。加之同质化竞争问题比较突出,部分农产品品牌“诸侯割据、各自为政”,有产业无龙头,没有形成组团出击、集中打响品牌的合力,缺乏以产业集群为基础的市场竞争力。在市场销售上也是各叫各的名、各创各的牌,缺乏整体的品牌规划和培育方案。
4.品牌建设体制机制不顺畅。一方面,品牌创建没有统一高效的组织体系,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经营主体等之间的职能不清,公益机构注册授权、市场主体运营、政府监管的体制尚未完全建立。另一方面,农业产业龙头企业、行业协会、产业联盟作用发挥不够,在品牌建设上没有同向发力,形成合力,不利于公用品牌整合推出。
(三)发展机遇
1.发展环境更加有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作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总体部署。品牌是农业强国的重要标志,农业强,品牌必须强。加快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增强国内大循环的主导作用,迫切需要促进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全链条升级,为加快农业品牌创新发展提供了全新发展环境。
2.政策机遇更加凸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多部委联合出台《新时代推进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农业农村部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2022-2025年)》等政策措施,为加快农业品牌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和路径指引。
3.产业发展更加有力。聚力打造全国知名、西北一流现代寒旱特色农业高地,布局黑河沿岸优势农业、沿山冷凉特色农业、戈壁荒漠设施农业三大板块,建设现代种业、优质蔬菜、设施农业、肉牛奶牛、专用马铃薯、休闲观光农业6大功能区,聚力打造“五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全国重要的“粮仓子”“菜篮子”“肉架子”“奶袋子”地位持续提升。全市优势特色产业和现代种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地方性特色农产品生产经营初具规模,现代农业取得长足发展,为加快农业品牌发展提供了扎实的产业根基。
4.市场动力更加强劲。人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拉动消费快速升级,农产品品质消费、品牌消费需求不断增长,消费需求已向更高层次的物质文化需求转变,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强大的市场驱动为农业品牌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和良好机遇。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品牌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甘肃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甘味”农业品牌建设的整体部署,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质量第一、创新引领,发展具有甘肃特色现代丝路寒旱农业,构建以“甘味”品牌为牵引,地方区域公用品牌为主导、企业品牌为支撑、产品品牌为基础的张掖市农业品牌发展体系,围绕特色主导产业实施重点品牌培育提升行动,持续扩大品牌消费,营造品牌发展良好环境,促进农业品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推动产业提档升级,助力创建甘肃省乡村振兴示范区,为全省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探索经验、塑造样板。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抓主抓重与提质提效相结合。落实“既要保数量,也要保多样、保质量”的要求,在保障粮食生产规模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基础上,立足张掖“北纬38度”全球最佳农业产业带,独特的光热水土资源优势,瞄准市场需求,发展优势产业,提升产品质量,做强农业品牌,加快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条现代化,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2.坚持绿色发展与特色资源利用相结合。统筹考虑各县区资源禀赋、产业规模、品牌基础等情况,优先培育具有产业领先优势、市场空间大、文化底蕴深厚的农业品牌。坚持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以绿色发展导向贯穿农业生产全过程,加强对特色资源的保护、挖掘与利用,着力发展资源优势明显、竞争力强的特色农业品牌。
3.坚持品牌打造与智慧农业建设相结合。智慧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最新阶段,产品品质是品牌打造的根基。加强物联网、卫星遥感及大数据等智慧农业技术应用,开展品牌产品生产、加工、仓储、流通、消费等信息监测,强化溯源管理和数据分析,持续提升全产业链数字化水平,提高品牌管理能力,赋能产业数智化发展。
4.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遵循市场规律,顺应消费趋势,充分发挥市场需求在品牌培育中的主导作用。政府部门加强引导、规范、服务和保护,更好发挥政府职能,提升服务质量,激发市场活力,做好品牌保护,引导优势资源向品牌打造集聚,着力营造推动品牌创新发展的良好生态。
5.坚持传统文化推广与品牌创新推动相结合。充分挖掘张掖传统文化优势,深入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其深度融入产品加工、品牌设计、文化创意、宣传推广等品牌打造关键环节。发挥张掖文化旅游产业影响力和带动力,推动品牌、文化与数字技术结合,开创旅游品牌和农业品牌资源共享、政策互利、市场互通的全新局面。
(三)主要目标
到2027年,初步形成具有“甘味”特色的“1+4+N”“金张掖”品牌体系【1个“金张掖农优品”平台形象品牌;张掖玉米种子、金张掖夏菜、张掖肉牛、张掖乳制品4个市级特色主导产业区域公用品牌;N个县区级特色区域公用品牌】,新认证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100个以上,累计创建“甘味”区域公用品牌10个、企业商标品牌100个以上。
——重点打造1个“金张掖农优品”平台形象品牌。以“金张掖农优品”平台形象品牌打造为抓手,全面提升张掖市农产品品质,提高张掖农业整体知名度影响力,为其区域内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农产品品牌发展赋能。
——支持打造4个市级特色主导产业区域公用品牌。聚焦张掖市主导和优势产业,重点支持张掖玉米种子品牌、金张掖夏菜品牌、张掖肉牛品牌和张掖乳制品品牌4个市级特色主导产业区域大单品品牌打造,兴一个品牌,带一个产业,以品牌培育赋能产业发展,推动形成大规模产业集群。
——协同打造N个县区级特色区域公用品牌。市、县(区)联动,聚焦县(区)特色主导产业,统筹考虑产业基础和品牌发展情况,市县(区)多部门协同打造甘州娃娃菜、西兰花等大宗蔬菜单品,临泽小枣、高台辣椒干、高台黑番茄、山丹羊肉、山丹芦笋、民乐紫皮大蒜、民乐板蓝根、肃南牦牛等N个县区级区域公用品牌。
——推介一批核心授权企业品牌。以提升张掖农业特色产业竞争力为目标,以“甘味”入选品牌为基础,推介一批管理规范、带动能力强、具有品牌核心竞争力的授权企业品牌,首批重点推介登海种业、兴达种业、东亚种业、金源种业、三北种业、天宇种业、德光农业、张掖发年、甘绿松、神农菇业、贯党菇业、金康脱水蔬菜、鸿泽农业、前进牧业、传祁乳业、祁连牧歌、甘肃云鑫、肃南马鹿、金满园、金南瓜等20个企业品牌。
——推广一批农产品品牌。聚焦核心授权企业,推广一批已经依法申请商标注册,产品品质好、特色足、效益高的农产品品牌,重点推介区域公用品牌核心使用企业所属的30个农产品品牌(具体品牌见附件)。
到2030年,农业品牌建设促进机制和支持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农业品牌认知度、美誉度、影响力显著提升,品牌价值带动溢价效应更加明显,品牌引领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显著增强。紧密围绕特色产业,基本形成层次分明、优势互补、影响力带动力创新力显著增强的农业品牌体系,实现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协同发展。
三、主要任务
(一)完善品牌发展机制
1.建立品牌组织机构。建立由市政府牵头,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公安局、市文广旅游局、市林草局、市乡村振兴局、市畜牧兽医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工信局、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供销社、市融媒体中心、市农发集团共同组成的张掖市农业品牌工作委员会,统筹人、财、物等品牌建设资源,开展农业品牌设计、政策创设、资源分配、绩效评估等相关工作,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委员会主任。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张掖市农业农村局,定期收集分析研究张掖农业品牌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制约因素和解决办法,提交农业品牌委员会审议。由市农业农村局牵头,从各部门、各县(区)抽调专门工作人员成立农业品牌专班,市农业农村局局长任专班组长,各县(区)分管副县(区)长为品牌专班副组长,商务、科技、文广旅游、林草、畜牧兽医等市县(区)相关部门联动,深入推进张掖市农业品牌委员会部署相关工作。建立“金张掖农优品”平台建设运营中心,由市农业农村局指导,市农发集团负责具体运营,承担“金张掖农优品”平台品牌运营维护、传播推广、营销策划、品牌目录征集、品牌标识授权使用、品牌监管保护等工作。运营中心下设“张掖制种玉米”“张掖肉牛”“张掖乳制品”“金张掖夏菜”品牌运营部门,由市农发集团联合市种子协会、市牛业协会、市蔬菜产销协会、市食用菌协会承担具体品牌运营工作。
2.构建创新激励机制。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鼓励品牌主体与科研院所、行业协会、涉农企业等合作,激励创新性企业和人才发展。注重发挥“头雁”作用,鼓励龙头企业和品牌电商带头人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等方面探索实践,给予项目和资金引导激励,激发创新激情和热情,营造创新发展良好环境和文化氛围,推动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涌现。
3.构建市场跟踪机制。市农业品牌专班和农业品牌运营中心对重点培育的农业品牌开展常态化的市场跟踪监测和互联网数据监测。围绕特色主导产业开展行业动态研究,分析研判国内外相关产业和市场发展趋势,为生产经营主体提高生产能力和效益提供参考。围绕重点品牌开展市场消费专题研究,掌握消费需求动态,拓展新兴和潜在市场,根据市场消费需求调整优化品牌定位、产品发展和营销策略。
4.构建品牌利益联结机制。按照“品牌资产共有、品牌收益共享、品牌风险共担”的原则,由市农业农村局指导,市农发集团联合相关行业协会牵头,带动当地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品牌使用主体,共同组建品牌联合体,建立健全“统一按标生产、订单协议收购、溢价二次分配、品牌共建共享”的区域公用品牌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共同富裕。
(二)筑牢品牌发展基础
5.做强做大特色产业。突出地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着眼新的市场环境和发展空间,提升产业比较优势,依托省级以上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产品加工集中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等载体,合理规划区域公用品牌布局,规划品牌产品核心产区,建立品牌生产基地。以信息化手段为保障,大力发展产地预包装、初加工、精深加工等业态,补齐冷藏保鲜、田头仓储、冷链物流等产地流通短板,推进农产品产地直发、县域共配、末端直配,重点支持延长优化张掖玉米种子、金张掖夏菜、张掖肉牛、张掖乳制品等品牌产品产业链条,提高商品率、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6.做精做优产品品质。绘制“金张掖农优品”产业图谱,推行“合格证+追溯码+品牌智慧监管”综合管理模式,统筹推进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三品一标”,积极发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推行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将区域品牌培育与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以及“甘味”奖补政策等有机结合。支持各县区开展全国有机农产品基地认证工作,增加优质农产品供给;支持出口企业开展国际商标注册和质量认证,拓展国内外中高端消费市场。加快农产品追溯和质量监管体系建设,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实施数字化管理,引导品牌授权使用主体入网监管,实现品牌智慧监管,切实保障品牌产品品质可靠稳定。
7.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围绕张掖“五大特色产业”,组织市种子协会、市牛业协会、市蔬菜产销协会、市食用菌协会以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会同相关科研院所和行业协会,建立完善玉米种子、绿色蔬菜、牛羊肉、乳制品等产品种植、加工和流通标准,构建完整有机的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综合标准体系,形成“金张掖农优品”金标准。开展农产品特征品质、营养评价,筛选核心品质指标,量化品牌产品特色和优势。制定张掖玉米种子、金张掖夏菜、张掖肉牛、张掖乳制品等品牌建设和评价标准,引领农业品牌高质量发展。
8.加强技术创新应用。加强研发机构建设,支持有实力的企业牵头开展行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加快突破制约行业发展的技术瓶颈,推动行业创新发展。着力推进智慧农业技术装备创新制造与技术模式集成应用,全方位培育壮大智慧农业产业,加速创新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催生经济发展新动能。支持重点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大数据平台,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建设产品设计创新中心,提高产品设计能力,针对消费趋势和特点,不断开发新产品,为开展服务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提供支撑。
(三)提升品牌建设能力
9.强化品牌主体培育。结合甘肃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启动品牌带头人培育计划,市县两级人社、教育、农业农村部门主要面向区域公用品牌持有主体和使用主体开展系统性培训,组织农业品牌大讲堂活动,加大品牌标准宣传和品牌基本理论、营销技巧、电商应用、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建设等培训,指导做好商标注册、品牌授权管理等工作,提升品牌建设管理运营能力。力争利用4年时间,实现张掖市辖区内的农业品牌管理人员、区域公用品牌持有主体和核心授权企业负责人培训全覆盖,每个区域公用品牌培育1-3名品牌电商带头人,核心授权企业培养一批精通质量管理及品牌运营的经营管理人才。
10.发挥骨干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实施企业品牌提升专项行动,对省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特别是支撑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核心授权企业,加大品牌建设投入,推进全面品牌管理,促进技术迭代和质量升级,实现品牌建设与企业经营良性互动,推动形成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集群,打造一批带动区域公用品牌创新发展的“领头羊”。
11.强化品牌建设抓手。建立张掖市农业品牌目录制度,重点围绕玉米种子、蔬菜、肉牛、乳制品、肉羊、食用菌、林特等主导产业,根据发展规模、市场需求、品牌基础等核心要素,从各县区中选择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纳入农业品牌目录。每个区域品牌遴选3-5家核心授权企业,每个企业遴选1-2个优质特色产品,形成张掖农业品牌培育库,实行分类、分级、分批梯次培育格局。张掖市农业品牌目录由市农业农村局指导,“金张掖农优品”品牌运营中心具体负责建设推广。
(四)突出品牌渠道建设
12.拓展品牌线上渠道。建设“金张掖农优品”品牌农产品网络零售新平台,围绕《张掖市农业品牌目录》,开展标准执行、品牌推广、产品销售、质量监管等相关工作。支持品牌生产基地、生产经营主体通过自建平台展示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加工工艺等实时信息,鼓励发展基地直销。加强与国内大型电商平台合作,开设张掖品牌农产品旗舰店、特产馆,提高品牌产品线上销售比重。加强张掖品牌农产品自建平台与国内大型电商平台合作,将自建小平台嵌入电商大平台。规范发展直播电商,促进田间地头直播新业态健康发展,加强与直播团队、直播平台合作,积极策划张掖丝路农产品直播活动,展示销售张掖优质农产品。
13.探索线下销售新模式。创新营销场景,鼓励企业设立品牌消费体验馆、新品发布中心、创意设计坊、产地品牌创新工厂等多种形式的品牌农产品营销平台,打造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营销场景,实现消费者触达和销量双提升。引导品牌主体统筹布局线上线下渠道,根据产品特质、价格区间、目标市场等,有针对性地与供应链平台、新零售平台、电商平台、大型农批市场、供销合作社等开展合作,促进品牌农产品实现“优质优价”。组织选择、培育产区经纪人和销区采购商两支队伍,定期举办产销对接活动或专场对接会,促进产区和销区两大市场深化合作。
14.农文旅融合促进品牌销售。制定《张掖一二三产品牌融合发展实施方案》,统筹利用张掖特色资源要素,鼓励市场主体加强合作,构建“种、养、加、销、旅”协同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开发推广高品质农文旅融合产品。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市文广旅游局及其下属单位、国企公司合作,联合开发景区定制产品,在各景区中导入品牌形象、入驻线下体验专柜,拓展品牌农产品销售渠道。品牌运营中心定期开展消费者调研,指导核心企业针对家庭旅游、年轻旅游、中老年旅游和青少年研学等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开发差异化的旅游线路和农产品,丰富田园综合体服务内容,让民俗、历史、人文等充分赋能农业品牌发展。在景区内建设品牌博物馆、“金张掖农优品”特色农产品体验馆、品牌产品销售中心等,利用景区资源让消费者更好地感知和消费张掖特色品牌。农业品牌运营中心根据消费者调研和分析,将消费者对“伴手礼”包装、品质、服务等方面的需求精准反馈给核心企业,推动农业品牌培育与加工品牌、服务业品牌发展结合,实现品牌消费共联、品牌资产共享、品牌价值互促。
(五)提升品牌营销水平
15.完善互联网推广矩阵。构建张掖市农业品牌互联网推广矩阵,搭建以“中国农业品牌公共服务平台”“‘甘味’品牌运营中心”“‘金张掖农优品’品牌公共服务平台”等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官方品牌推广平台为核心,以人民网、新华网等主流媒体平台为支撑,以抖音、微信、微博、小红书等互联网社交平台为基础的品牌互联网推广矩阵。
16.打造农业品牌双IP。聚焦重点培育品牌,打造一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IP和一批新农人IP。支持品牌持有主体和使用主体联合做好产品品牌IP形象使用、管理、推广和文创产品开发。全市范围内遴选新品牌人代表,支持其在互联网社交媒体平台、大型电商平台等建立官方平台账号,加强人员培训和账号运营管理,持续输出优质品牌、传播品牌故事。
17.丰富品牌内涵。用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实施“彩虹张掖城市品牌+‘金张掖农优品’”发展战略,深挖农耕文化、民族文化、丝路文化、边塞文化和红色文化,以丰富的历史文化赋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积极利用“一会一节”等文旅品牌节庆赛事、“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化遗产展示活动以及肃南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山丹县、高台县等开展的文旅融合产业园等项目,展示推广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核心使用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深入挖掘每个区域公用品牌地域特色和人文特点,讲述品牌故事,树立品牌核心价值。
(六)加强品牌管理保护
18.加强区域品牌管理。市农业农村局负责指导“金张掖农优品”品牌运营中心制定《张掖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管理办法》,明确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管理职责、运营规程,建立使用退出机制。完善区域公用品牌授权、管理和监督机制,定期发布区域公用品牌授权使用主体名录,加强品牌授权管理和产地保护,开展区域品牌监测统计。针对重点培育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加强品牌标识数字化管理,支持品牌持有主体设计推出区域公用品牌标识,建立标识使用管理规范,要求授权使用的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在产品包装上使用统一的区域公用品牌标识。
19.建设品牌公共服务平台。“金张掖农优品”品牌运营中心加强与品牌专业机构、服务机构等合作,搭建“金张掖农优品”农业品牌公共服务平台,做好信息服务、业务交流、品牌展示和消费索引,打造张掖市农业品牌综合服务窗口。探索品牌管理与知识产权、质量认证、安全追溯、信用管理等信息对接,推动信息互联共享,促进协同监管和信用约束。品牌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品牌建设提供信息咨询、战略指导、法律援助等服务。
20.加强品牌保护。完善农业品牌监管机制,构建“法律保护、政策保护和企业保护”三位一体的品牌保护模式。市县(区)农业农村部门联合市场监管、商务、公安等部门定期开展品牌专项检查,加强对农业品牌目录产品质量监管。加大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使用督查检查,加强实体市场、电子商务等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冒牌套牌等侵权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张掖农业品牌声誉。构建危机处理应急机制,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维护良好品牌市场环境。企业主体和具有一定规模的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通过加强科研创新、产品认证、注册商标、建立品牌官方销售渠道等措施提高品牌自我保护能力。
21.提升服务管理能力。建立具有公信力的品牌管理标准和跟踪评价标准,推动行业协会与龙头企业通过线下门店、渠道商以及线上电商平台、自建“金张掖农优品”信息管理平台等定期开展品牌产品调研,针对消费者反馈的问题,及时改进和调整产品生产、包装、物流及服务等内容,不断提高消费者对品牌的满意度忠诚度。
四、重点品牌培育行动
2024-2030年,聚焦张掖市特色主导产业,分品类、分批次、分年度培育精品区域公用品牌,包括“金张掖农优品”平台形象品牌,张掖玉米种子、金张掖夏菜、张掖肉牛、张掖乳制品等市级大单品以及甘州娃娃菜、山丹羊肉等县(区)级单品品牌,逐个建立品牌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细化品牌营销推广措施、渠道提升拓展计划等方案,聚焦品牌打造关键环节,遵循品牌建设和市场规律,塑强一批精品区域公用品牌,实现“一年推一品”“三年强一品”的目标。
(一)“金张掖农优品”平台形象品牌培育行动
1.行动背景
张掖区位独特、生态良好、资源富集、文化厚重,农业农村发展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但产业结构相对分散、农产品附加值低、农民增收难度加大等问题较为突出,特别是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产业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难度加大,以培育“金张掖农优品”平台形象品牌为抓手,可有效聚集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等优质资源,发挥区位、气候、土地、技术、历史、文化等要素禀赋优势,集中力量展示推广张掖市农业产业整体形象,展现张掖市独特的地域资源和文化,为当地农业品牌创新发展赋能。
2.行动目标
“金张掖农优品”是市政府创建打造的体现张掖市现代农业整体水平的平台形象品牌,所有权归属市农业农村局。为规范农业品牌建设管理,实施“金张掖农优品”平台形象品牌培育提升行动,打造“金张掖农优品”平台品牌,提升张掖农业和品牌农产品整体知名度、美誉度,充分发挥“金张掖农优品”平台形象品牌对张掖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
3.重点任务
(1)制定完善“金张掖农优品”品牌管理机制。市农业品牌专班牵头制定《“金张掖农优品”品牌运营中心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品牌运营中心”),明确运营中心组织机构、职能职责、品牌运营相关工作。品牌运营中心制定发布《“金张掖农优品”品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依据管理办法规定的职责,组织实施“金张掖农优品”品牌策略制定、品牌形象塑造、品牌传播推广、品牌数据分析、品牌保护等相关工作。
(2)明确“金张掖农优品”品牌定位。加强与省内外科研院校合作,组建一支由市农业农村局指导、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牵头、企业主体参与的品牌消费研究队伍,针对重点培育的品牌产品开展消费市场研究,利用消费和行业数据分析消费需求和行业环境,掌握品牌产品消费人群分布,了解消费需求及变化趋势,开拓潜在市场和新市场。明确“金张掖农优品”品牌是以张掖生态农业为核心定位,以“绿色、优质、特色、营养”为引领的优质农产品的形象品牌和宣传平台品牌,将带动张掖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农业企业品牌和农产品品牌协同发展,提升农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提高张掖农业产业竞争力。
(3)制定完善“金张掖农优品”品牌目录制度。“金张掖农优品”品牌采用区域品牌持有主体和使用主体联合品牌模式管理。由品牌运营中心统筹,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市发改委、市商务局等单位,中国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甘肃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组成专家评审委员会,制定“金张掖农优品”品牌目录评价标准,开展“金张掖农优品”品牌目录推选工作,将符合条件的农业品牌,纳入品牌目录并由品牌运营中心向社会发布。
(4)开发“金张掖农优品”品牌服务平台。品牌运营中心负责建设运营“金张掖农优品”品牌服务平台,开发“金张掖农优品”线上销售的微信小程序、抖音橱窗等移动互联渠道,依靠各大传播活动为线上店铺引流,平台应具有“金张掖农优品”品牌推广、品牌传播、品牌监管保护、品牌农产品交易等多种功能。针对已经开发微店的授权企业,设置页面跳转链接,为授权企业进行合理导流;针对没有自身销售平台的授权企业,采用统一形象、统一销售的方式,由平台提供销售渠道。将平台和“中国农业品牌公共服务平台”“‘甘味’品牌运营中心”等农业农村部、甘肃省政府推广的服务平台以及大型电商平台深度对接,持续扩大“金张掖农优品”服务平台影响力。
(5)构建“金张掖农优品”品牌宣传矩阵。市农业农村局指导品牌运营中心构建品牌传播矩阵,包括传统媒体、新媒体以及互联网平台传播渠道等。传统媒体以市内和重点城市品牌传播以及农业农村部、甘肃省官方媒体品牌传播为核心;新媒体以“金张掖农优品”品牌自媒体平台建设为核心,广泛利用微信、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平台;互联网媒体平台,主要包括抖音、快手等短视频传播平台以及淘宝、京东等大型电商平台。
(6)策划“金张掖农优品”品牌宣传推介活动。品牌运营中心针对“金张掖农优品”平台形象品牌举办发布活动,推广“金张掖农优品”品牌形象和品牌农产品,发布品牌价值支撑体系、品牌包装形象,展示张掖玉米种子、金张掖夏菜、张掖肉牛、张掖乳制品等目录产品、文创产品应用,设立产品体验区,广泛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行业协会负责人、企业代表等共商张掖农业品牌建设。县级农业农村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业品牌的培育发展、扶持保护、监督管理等工作。鼓励县级政府支持入选“金张掖农优品”平台形象品牌的本地农业企业品牌,加强宣传推介。
2024-2030年,品牌运营中心定期开展以下营销推广活动,一是定期举办“张掖市农业品牌节”。品牌节期间举办张掖农产品展销会、美食酒饮品鉴会、乡村休闲旅游线路展示会,广泛邀请全国农业产业商会、旅游业商会、知名美食评审组织等,充分展示张掖葡萄酒、牛羊肉、蔬菜、小枣和枸杞饮料等特色产品。二是开展“张掖农业品牌城市巡展活动”。根据36个大中城市的消费习惯和需求,选择重点品种,每年在10个左右城市开展宣推活动,举办优质渠道对接会,扩大品牌产品认知度和营销力,拓宽产品销售渠道,推动与强势链条对接,促进品牌产品“优质优价”。三是举办品牌IP形象设计和品牌故事推广活动。定期举办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故事大赛暨品牌IP形象征集。以“讲品牌故事扬丝路文化”为题,定期开展张掖区域公用品牌设计大赛暨品牌故事大赛,讲好农业品牌故事,以故事沉淀品牌精神,以故事树立品牌形象,扩大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四是举办农业品牌进博物馆活动。加强与省级非遗工坊、非遗保护传承中心、非遗博物馆、乡村记忆博物馆等合作,开展农业品牌和品牌故事展示活动。充分利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张掖市非遗集中宣传展示活动、“非遗过大年”等大型活动推广农业品牌历史和文化。
(7)实行“金张掖农优品”品牌授权使用制度。品牌运营中心负责商标注册、标识策划、包装设计等工作,获得授权的申报主体可以在许可产品的标签、包装、说明书及其他附着物上使用“金张掖农优品”品牌商标,以及不违反管理办法规定的其他情形下使用“金张掖农优品”品牌商标。
(8)建立“金张掖农优品”平台形象品牌监测制度。加强互联网数据和舆情监测,掌握“金张掖农优品”平台形象品牌和目录品牌的信息传播情况,第一时间发现负面舆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市场风险。品牌运营中心要建立“金张掖农优品”品牌标识市场监测制度,切实保护好“金张掖农优品”品牌。市、县(区)农业农村部门要将本区域获“金张掖农优品”品牌授权企业纳入重点监测范围,定期开展抽样监测。对发现的不合格产品,要依照食品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同时报张掖市农业农村局。
(二)“张掖玉米种子”区域公用品牌培育行动
1.行动背景
打好种业翻身仗,打造中国玉米种子品牌,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坚实根基。张掖是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核心区,制种玉米品质优良、产量稳定,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目前,张掖市制种玉米产业已经具备了较大规模和较高的发展水平,提升“张掖玉米种子”在中国乃至世界影响力,树立“世界玉米第一种”的品牌形象,打造“张掖优种·种天下”名片,对于推动张掖制种玉米提质增效,进一步提升我国玉米种源自控能力、种子供给保障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确保“中国碗”装满“中国粮”具有重要意义。
2.行动目标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也要打品牌”的重要指示精神,实施“张掖玉米种子”区域公用品牌培育行动,充分挖掘张掖制种玉米品种、品质、品牌潜力,进一步完善制种玉米产业体系、标准体系、营销体系、品牌体系,逐步树立“世界玉米第一种”的品牌地位和形象,培育5个以上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头部”企业品牌,品牌影响力和溢价能力显著提升,促进农民增收作用更加突出,对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作用更加凸显。
3.重要任务
(1)加强培育自主产权品种。由市农业农村局牵头,组织市科技局、市农科院、市种子管理局,对标国际国内高端玉米种子品种,对优质玉米种质资源收集研究,针对高端玉米市场需求组织开展科技攻关,培育一批优质稳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志性品种。加快优良品种推广应用。支持农业科研单位和省内玉米育种企业,通过试验示范遴选适合当地种植的玉米新品种,并优先推荐进入张掖玉米种子优秀品牌创建名录的企业试种。鼓励玉米制种企业参与玉米新品种选育和改良,推动优良品种商业化运作,打造独具优势的主打品种。
(2)建设制种玉米产业数字大脑。依托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建设,深入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遥感、数字孪生等信息化技术,构建张掖制种玉米产业数字大脑,创新建设制种玉米数字化应用场景,形成制种玉米产业数字化“张掖模式”。开展河西制种基地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持续提高制种玉米病虫害数字化、精准化监测水平,推动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着力提高制种玉米品质和产量。加强制种玉米产业数字化标准建设与推广,规范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数字化发展,实现产品品质品牌全流程可追溯、可监管。
(3)制定玉米种子团体标准。市种子管理局牵头,联合中国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张掖河西学院、甘肃省农科院、张掖市农科院、张掖市种子协会,制定发布玉米种子质量团体标准,规范制种玉米种植过程,推动新技术、新方法普及和应用,提高制种玉米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加强标准推广应用,将采用该团体标准作为使用“张掖玉米种子”区域公用品牌的基础条件,促进产业内部信息交流合作,推进产业链整合优化,实现产业协同发展。规范制种玉米生产过程中的环境行为,推动绿色生产技术普及和应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4)树立“世界玉米第一种”品牌形象。设计品牌视觉识别系统,开展商标注册和质量认证,建立张掖玉米种子品牌形象和标识。组织“张掖制种玉米全媒体推广”活动,邀请媒体团实地调研采访,全渠道展示推广张掖制种玉米发展情况和整体实力,增强张掖制种玉米传播力,提高社会认知度。策划“张掖玉米种子百家谈”活动,邀请国内外顶级科学家、知名企业家、优质渠道商等从不同角度,阐述张掖制种玉米核心竞争力和优势特性,讲述张掖玉米种子品牌内涵,集中一段时间持续输出,进一步提升业内和社会影响力。组织“张掖制种玉米全球行”活动,利用境外展会、海外媒体、外贸合作等多元渠道,全方位推广张掖玉米种子,树立“世界玉米第一种”品牌形象,提高世界知名度和影响力。
(5)培育“头部”企业品牌。建立和完善张掖制种玉米“头部”品牌创建激励机制,由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品牌运营中心协助,市种子协会负责,结合玉米种子企业信用等级评估等工作,设立张掖制种玉米优秀企业品牌创建名录。整合政府部门和社会资源,从良种推广、基地扩产、仓储运输、产品开发、技术改造、渠道对接、品牌推广等方面,支持和推动生态环境好、品质特征强、质量标准高、市场渠道广、文化底蕴厚、核心价值相对集中的优势企业先行先试,抢占国内外高端制种玉米品牌制高点。
(6)搭建张掖玉米种子标志性平台。打造年度“国际(张掖)制种玉米高质量发展暨品牌推广大会”,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权威宣传推介平台,推动张掖玉米种子品牌与国际制种玉米品牌接轨。利用上海“5.10中国品牌日”、北京“全国农业品牌创新发展大会”等高端平台,设立张掖制种玉米展示推广窗口,全方位、高层次、多渠道宣传张掖玉米种子品牌。
(7)加强贸易合作与交流。支持行业协会、制种企业积极参加国际农业博览会、世界种子大会和种业科学家大会,展示张掖制种玉米产业实力和优势,增强张掖玉米种子品牌国际影响力。鼓励引导制种玉米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和业务,建立海外销售网络。与国内外相关机构和企业开展合作交流,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张掖制种玉米的生产水平和管理能力。抓住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等机遇,加强与中亚、中东欧等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合作,推动“张掖玉米种子”品牌的国际化发展。
(三)“张掖肉牛/张掖乳制品”区域品牌培育行动
1.行动背景
张掖拥有优质的畜牧业发展资源,气候、土壤等自然环境条件优越,为高品质牛肉和乳制品的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然而,当前张掖牛肉品牌和乳制品品牌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着知名度不高、品牌形象模糊、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限制了张掖牛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实施“张掖肉牛/张掖乳制品”区域品牌培育行动,提升品牌影响力、认知度和美誉度,对于促进张掖农牧业经济发展,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牛肉和乳制品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2.行动目标
到2030年,通过加强“张掖肉牛/张掖乳制品”标准化养殖、产业化经营、精深化加工、全程化监管,打造“绿色、营养、保健、好吃”的优质张掖牛肉和乳制品。将“张掖肉牛”和“张掖乳制品”品牌建设成为全国著名区域公共品牌,提高娟姗奶牛、娟姗特色乳制品等特色产品产销量,充分发挥品牌效应,满足个性化、多元化、定制化需求,提高张掖牛肉市场和乳制品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促进畜牧产业集群发展、农业增效、牧民增收。
3.重点任务
(1)完善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市畜牧兽医局牵头,组织县(区)畜牧技术推广单位、市牛业协会和肉牛生产加工企业制定发布《张掖肉牛质量分级》团体标准,对张掖牛肉质量分级基本要求、质量等级划分、品牌标志、包装材料、储藏运输和追溯记录等做出明确要求。重点支持前进牧业等乳制品加工企业联合制定并发布乳制品团体标准,加大标准执行力度,形成“一品一标”“一品一策”的标准化生产方式,保证质量、提升品质,夯实区域公用品牌农畜产品质量标准基础。开展高端品质认证,推动质量评价由追求“合格率”向追求“满意度”跃升。
(2)壮大品牌持有主体实力。以创建牛业知名品牌为目标,实施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抱团出击战略,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自愿、品牌共享、规范自律”的原则,支持牛业协会发展,市畜牧兽医局派出专门人员对牛业协会工作开展指导。完善协会章程,以“开放、包容、协商、自律”为准则,吸纳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甘肃云鑫实业有限公司、甘肃祁连牧歌实业有限公司、甘肃前进牧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张掖市万禾草畜产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肉牛养殖和牛肉生产加工企业,带动和培育壮大肉牛产业。授权满足相关标准的协会企业成员生产的优质产品可以使用“张掖肉牛”和“张掖乳制品”品牌标识,用区域品牌统领整合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全面提升张掖牛肉和乳制品市场竞争力。
(3)加强区域公用品牌管理。由市畜牧兽医局指导市牛业协会制定并发布《“张掖肉牛”“张掖乳制品”区域公用品牌使用管理办法》,明确品牌授权主体、申请使用人基本条件、申请使用程序、品牌标识使用管理要求、权利义务关系、以及“张掖肉牛”品牌监督管理事项等。建立区域公用品牌授权使用标准,以精益求精、总量控制、宁缺毋滥为基本原则,组织开展品牌授权使用。实施“三个一”品牌建设方案,即“优化一个产品LOGO、塑造一个卡通形象、设计一款精品包装”,优化两个品牌的标识体系、标语体系和传播体系,明确授权使用主体品牌标识使用范围和使用原则,规范品牌标识使用。
(4)持续开展品牌宣传推介。市畜牧兽医局指导市牛业协会制定“张掖肉牛”和“张掖乳制品”品牌年度营销推广方案,开展品牌自媒体平台建设和运营,构建互联网新媒体传播推广矩阵。建设张掖牛业品牌微信公众号,创建、维护小红书、抖音、快手等社交媒体官方号,组成新媒体矩阵官方核心传播窗口。市农业品牌运营中心对接社交媒体平台并开展长期合作,寻找精准场域达人号。市融媒体中心负责分发张掖肉牛和张掖乳制品品牌活动信息,并将相关内容分发至百度百家、今日头条、企鹅号等信息流通平台,配合做好品牌传播。
(5)丰富品牌销售渠道。培育引进大中型龙头企业,推进中小型加工企业技术改造升级,提高加工水平和产能,聚焦消费者需求提升产品品质、优化产品包装,促进“牧文旅”渠道融合,在特产专卖店、张掖国家地质公园、丹霞小镇等旅游景点设立农特产品专柜。鼓励企业与知名电商网站开展合作,建立专门的销售团队,在天猫、京东等各大网站开设品牌旗舰店,推进产地直通买家直销型合作,建立健全张掖牛肉和乳制品网络销售渠道。积极利用“金张掖农优品”平台开展产品销售和宣传推广。鼓励市场主体建设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专营店、专区、互联网销售等平台,提升农畜产品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6)开展文化赋能品牌。组织专家深入挖掘张掖肉牛和张掖乳制品历史脉络、文化特色、典型人物等,提炼文化内涵,形成张掖肉牛、张掖乳制品品牌文化特性,打造品牌核心价值,出版或发布一批品牌书籍、品牌宣传片、品牌短视频等传播产品。推动张掖肉牛和乳制品品牌与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度融合,开发文创新产品,创新品牌体验方式。举办张掖优质畜产品推介活动,让消费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张掖肉牛产业特色,赋能“张掖肉牛”“张掖乳制品”区域公用品牌。
(7)加强品牌监督。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张掖肉牛”“张掖乳制品”商标管理。成立“张掖肉牛”和“张掖乳制品”区域公用品牌管理保护工作组,由市畜牧兽医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牛业协会组成。加大品牌督查、监管力度,区域品牌管理保护工作组定期开展品牌专项检查和整治行动,依法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和侵犯“张掖肉牛”“张掖乳制品”商标专用权的违法行为,及时曝光违法企业名单,保护商标专用权,净化市场环境。
(四)“金张掖夏菜”区域品牌培育行动
1.行动背景
近年来,张掖市立足区位特色、资源禀赋优势,将蔬菜产业作为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持续做大做强蔬菜产业,优化蔬菜品种布局,助推蔬菜产业实现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销售。但现阶段仍存在品牌意识不强、品牌知名度不高、产业链条短等问题,亟需以品牌建设为抓手,集聚优势资源,加速形成“金张掖夏菜”品牌集群,延伸张掖蔬菜产业链条,增加蔬菜产品附加值,促进蔬菜产业创新发展。
2.行动目标
培育“金张掖夏菜”区域共用品牌,依托娃娃菜、西兰花、菜心、番茄、辣椒等优势主导产品,结合打造“金张掖农优品”平台形象品牌有关工作部署,在全国范围内打响“金张掖夏菜”“张掖夏菜之都”等品牌形象和品牌标语,有效提升蔬菜品牌知名度美誉度,提高蔬菜品牌溢价能力,有效带动产业增效、农民增收。
3.重点任务
(1)统一商标管理。由品牌运营中心联合市蔬菜产销协会制定《“金张掖夏菜”区域品牌管理办法》,“金张掖夏菜”统一品牌标识由品牌运营中心运营管理,各蔬菜产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独立注册企业商标,以“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标准、统一监管”的四统一管理模式,保证品牌产品质量。张掖市政府投入专项资金用于“金张掖夏菜”的广告策划、宣传和包装设计等创牌活动。
(2)持续优化蔬菜种植结构。立足优势资源,根据市场需求优化张掖蔬菜种植结构。在稳步发展娃娃菜、甘蓝、菜心、番茄、芥兰、食用菌等蔬菜品种的同时,鼓励各县区、蔬菜种植加工企业开发差异化、特色化蔬菜品种,支持已经具有一定品牌和市场基础的串番茄、西兰花、加工辣椒等特色产品稳步扩大种植面积。
(3)搭建“金张掖夏菜”信息平台。由市农业农村局指导市蔬菜协会建设“金张掖夏菜”信息平台,发挥行业协会平台优势和统筹作用,及时面向企业和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布产业政策、产品价格、技术咨询、市场供需等信息,促进基地、企业、农户和市场之间的沟通对接。
(4)制定发布蔬菜制品团体标准。由市蔬菜产销协会牵头,组织蔬菜生产加工企业,制定并发布“金张掖夏菜”区域公用品牌蔬菜制品团体标准,包括对产品品种、品质、种植方法、采摘标准等方面进行详细规定,切实提高“金张掖夏菜”的质量安全水平。通过设定严格的质量标准,确保区域内生产的蔬菜具有高品质和独特特色。并要求使用“金张掖夏菜”品牌的经营主体生产的蔬菜制品应满足该标准。
(5)培育蔬菜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启动实施蔬菜精深加工及保鲜项目,支持甘肃神禾农业、甘肃万德福、甘肃银河食品集团、临泽百惠、高台金康等蔬菜加工企业,积极发展蔬菜干制品加工、蔬菜酱料加工、蔬菜速冻加工和蔬菜调味品加工等精深加工,发展壮大蔬菜产业集群、延长产业链条,提高蔬菜产业附加值。
(6)拓展张掖夏菜销售渠道。由市政府牵头,市县(区)农业农村部门联合广东江南、深圳海吉星、南京众彩、上海江桥等大型批发市场、龙头企业在夏菜主销地区市场开展调研,完善市场信息和组织生产对接机制,定期到全国主要高原夏菜消费城市召开金张掖夏菜推介会,通过多种形式巩固和拓展张掖夏菜营销体系。积极对接供港澳及东南亚蔬菜生产公司,进一步拓展供港澳及东南亚蔬菜基地面积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构建上下联动、多方协同的工作格局。成立张掖市农业品牌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设立在市农业农村局,落实专门部门和专人负责,加强品牌工作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引导品牌发展合理布局,积极落实品牌发展规划,把推动品牌工作纳入市县绩效考核。不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了解品牌推进进展,部署重点任务,细化政策措施,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加快构建推动农业品牌创新发展的制度环境和发展生态。
(二)强化政策支持
市政府制定相应品牌扶持政策,建立农业品牌专项发展基金,以保障张掖市农业品牌发展规划和“金张掖农优品”“张掖玉米种子”“金张掖夏菜”“张掖肉牛”“张掖乳制品”等品牌行动方案的实施。充分整合市、县两级农业品牌建设资金,对重点品牌打造给予重点支持,采取奖补等方式对品牌创建、品牌认证、质量提升、技术创新、品牌宣传推广等关键环节予以激励。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创新品牌融资方式,鼓励金融机构向核心授权企业提供以品牌为基础的商标权、专利权等质押贷款,拓宽品牌主体资金来源渠道,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品牌建设。制订完善奖补政策,发挥各类品牌奖项激励作用,激发品牌创建热情,引导全社会关注、支持、参与张掖农业品牌建设,推动品牌创新升级。
(三)完善公共服务
市、县(区)农业农村部门要增强市场主体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鼓励支持行业协会、品牌主体等开展标准制定、技术服务、市场推广、业务交流、品牌培训等业务,建立完善的品牌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中介机构能力建设,提升品牌设计、营销、咨询、评价、认证等方面的专业化服务水平。加强信息报送和政策宣传,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业品牌建设的良好氛围。
附件下载:张掖市农业品牌发展规划附件
下一篇:没有了